在压力容器管道的设计中,是否需要热处理、热处理的类型、方法的选择以及热处理的具体要求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1、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必要性和目的
压力容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故障或某一部分的损坏往往会导致停工,带来人员安全和经济损失。所以,确保压力容器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对石化工艺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压力容器的安全性首先取决于材料的选择,金属材料的性能不仅与其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有关,还与热处理状态密切相关,热处理是改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性能的重要工艺。压力容器的热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2、热处理的类型和功能
压力容器行业通常根据用途不同,将常用的压力容器管道热处理方法分为焊后热处理、恢复机械性能热处理、提高机械性能热处理和除氢热处理四类。
焊后热处理: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将焊接接头及其相邻零件均匀加热到金属转变点以下足够高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称为“应力消除退火”或“应力消除热处理”。
在压力容器管道的技术文件和标准中,焊后热处理主要是指“应力消除热处理”应力消除热处理可以缓解焊接残余应力,软化硬化区,改变显微组织,降低氢含量。
3、焊后热处理方法
压力容器管道及其零件的焊后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炉内整体热处理、炉内分段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现场热处理四大类。设计压力容器时,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在炉内进行整体热处理。
炉内整体热处理是在炉内加热整个工件的一种方法。由于工件在炉内加热均匀,温度和升温降温速度容易控制,效果好。分段炉热处理是因为工件过大,受加热炉尺寸限制,只能分段进行。
分段炉热处理有两个技术关键:
1)确定工件的再加热长度。
2)对暴露在炉外的部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避免容器炉内外温度梯度过大。
压力容器管道局部热处理的关键技术是热处理装置要有足够的功率、精确的温度控制、足够的加热宽度和适当的保温措施。